Skip to main content
     
9:00~18:00
New Taipei City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高漲,國際上各國皆以環境永續發展為目標,積極推動資源「永續循環」及「零廢棄」。5/25(六) 東碩同仁與家人朋友一起來到環保教育站,學習如何從源頭開始減量、珍惜資源、減少不必要的浪費,也學習回收如何分類及回收保特瓶是如何透過科技,變成災民手中的愛心毛毯,為地球盡一份心力!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首站來到「ㄊㄢˋ真多」早餐店,小朋友想要選哪一種早餐?在環保志工的詢問下,小朋友從早餐車上選擇了牛肉漢堡,志工拿起結帳的掃描器掃了早餐上的條碼,螢幕立即出現牛肉漢堡所產生的排碳量,再掃描素食漢堡,可以發現素食漢堡的碳排量明顯少了很多,所以只要減少食用肉類,直接食用蔬菜穀物,就可以減少碳排放量,降低地球的溫度。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第二站來認識塑膠的分類,原來除了食品用和亮面包裝塑膠袋無法回收再利用外,大部分的塑膠袋是都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。環保志工會將塑膠袋分為四大類(PE白、PE花、PP白、PP花),要細分有一點小困難,需要大量的人力一一分類整理,以方便廠商回收再利用。在環保志工細心的解說後,同仁們一起來體驗平常環保志工們是如何做細部的分類。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臺灣一年製造將近四十五億支寶特瓶,這些被人類使用過的寶特瓶那裡去了呢?寶特瓶即使掩埋地下,數十年後,還是垃圾,難以分解,造成環境的污染!除了積極的減量外,寶特瓶回收可以還原成 PET 塑料後,再生產成紡織品,不但延續物命,也減輕地球的負擔。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經研究顯示,每個寶特瓶有 90% 以上可進行回收再製成聚酯纖維,而每公斤的寶特瓶相當於0.8公升的原油,亦即採用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聚酯纖維,除可以降低寶特瓶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外,也能相對減少石油的消耗。回收後的廢寶特瓶將經過分類、洗滌、去除標籤、壓縮成「寶特瓶磚」,再送到後端處理廠,經過人工篩選、粉碎,再清洗、懸浮去汙、脫水、細切等作業後,移至化纖廠製造再生紡織品,最後製成毛毯。製成的毛毯可以幫助弱勢,也可以在發生災難時使用,撫慰災民的心。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同仁現場體驗回收寶特瓶讓地球降溫,大家合力收集寶特瓶,讓原本只能被丟棄的塑膠垃圾,有了重新利用的機會。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環保志工表示:在慈濟,環保站叫做環保教育站,不是資源回收場,環保志工教育我們要清淨在源頭,不要只是把資源用了再拿來環保站回收,要在家裡落實環保生活,不要使用一次性的產品,要愛物惜物珍惜資源。

 

慈濟內湖環保教育站體驗之旅

 

地球的資源有限,我們應該為後代子孫愛惜居住環境、保護資源。因此,我們必定要加強惜物護生的觀念,如果人人都能珍惜物命,就絕對能夠避免資源浪費。請大家鼓勵週邊的家人朋友,好好珍惜我們的環境,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!